奈雪和喜茶,终于火星撞地球
原标题: 奈雪和喜茶,终于火星撞地球 奈雪(全名:奈雪の茶)和喜茶终于杠上了,真不算让人惊讶,更应该说是“姗姗来迟”。 作为新派茶饮的两家头部企业,喜茶和奈雪都从深圳发家,虽然初始品类不同,但在日后的发展中,两者的品类出现了重叠。这才有了奈雪创始人彭心前几日的一条朋友圈,以及两家新派茶饮之间的火花: 上面这段话的核心只有一个:喜茶抄袭奈雪。 有趣的来了,喜茶创始人聂云辰并不示弱,直接在该条朋友圈底下进行了回复,总结起来也不复杂:“抄袭之说”十分幼稚,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 两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说抄袭,的确略微有点幼稚了 我们先来看奈雪的“抄袭说”,公众号“咖门(ID:KamenClub)”整理除了一份喜茶和奈雪双方的新品发布历史,分别如下图。 两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分别都发布了16款新品,两者都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寻找水果为主要材料的新品。更不要提在2017年末,喜茶还推出了“喜茶热麦”这个品牌,尝试在茶饮门店中卖面包。从这两点来看,从奶盖茶起步的喜茶,的确“踩”进了奈雪的赛道。 反过来从产品看,喜茶最早主打的奶盖茶是一种核心更偏向茶的产品,因为一种奶盖往往可以搭配数种茶。而水果茶的技术含量似乎更高,不同水果与不同茶品的搭配需要不断试验,但主要也只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 整体而言,并不能算一个“壁垒”特别高的品类。 它甚至不如世界上最值钱的秘密配方——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究竟如何调配极少人知道,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人参考可口可乐的味道去打造一款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自然是创造力的产物,但这也不妨碍别人开发百事可乐。 更别提水果茶这种本身极其明显的产品了:透明的杯身内水果一眼便知,而茶品通常也是直接从中国传统茗茶中选取,并不难找到对应的品种。 即便最终落实为“抄袭”,也很难获得商业价值层面的补偿。的确是有一点点“幼稚”了。 两大巨头逐渐擦出的“火花” 虽然初始产品品类不同,奈雪和喜茶早早就形成了竞争的“意味”,最典型的就是融资步调。两家在2018年都进行了大额度的融资轮次:奈雪A+轮,亿元以上、喜茶B轮,4亿元。 巨额融资的目的只有一个,扩张。据虎嗅统计和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