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开发网_新乡站长网 (https://www.037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涂鸦智能CEO王学集:根本没有“第三个设备” | 深度对话

发布时间:2018-11-15 04:25:08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涂鸦智能CEO王学集:根本没有“第三个设备” | 深度对话 首发:《财经》杂志 作者:宋玮 编辑:叶烦烦 涂鸦智能CEO王学集 在国内大小厂商争相推出音箱的时候,涂鸦智能CEO王学集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可以看作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关于“

A: 从操作系统角度来讲,你肯定不能一直停留在操作系统的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上,你是要构建一个大的生态。就跟安卓要构建一个APP的大的生态,我们要去把各种各样的设备应用生态构建起来。这个生态你要去做很多的工作。

Q: 现在生态构建到什么阶段了?算是构建完成还是早期?

A: 这个很难讲,其实你第一天开始做就已经在做了。只是说你需要不断去用各种各样的战略或策略去把它加强,就好像淘宝整个电子商务大平台,它需要通过双十一去构建它的生态,如果没有双十一,可能也没有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

无人驾驶和IoT,谁更有可能诞生下一个OS?

无人驾驶和IoT是AI的两大落地场景。王学集认为,IoT比汽车产业更有机会诞生下一个OS。这和汽车是寡头行业有关、和汽车单价高有关,也和车辆的互联网入口属性较弱有关。同时,他呼吁中国企业应该增设“首席智能官”岗位,更早带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Q: AI的两大落地场景是无人驾驶和IoT。能不能横向比较一下,从商业价值、技术难易和普及度上来分析自动驾驶和IoT成为大型生态平台的可能性?

A: 车的产业是巨头效应,所以车很难做成无人驾驶的操作系统。车是一个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就算特斯拉开放了无人驾驶系统,别人不见得会用你的,别人会说我有我的数据,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从经济效益来讲我自己研发一个更划算。

手机能做成操作系统,是因为手机只有2000元左右,而不是20万元人民币。2000元就会导致,设备更容易普及,人人都可以有一个手机。而且车是一个大个儿的东西,你跟它交互,不能实现人机合一,只能说在开车和坐车的时候才能用到它,所以它互联网入口的属性会被大为降低。

Q: Waymo在做无人驾驶,Uber也在做,这两种模式你更看好哪一种?

A: Waymo是用雷达的体系,我觉得它有点太技术,它可能没看到真正的无人驾驶未来是基于视觉还是基于雷达。如果是基于雷达体系,它可能就不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东西,因为不能融入到更多的互联网交互场景中。当然我不知道未来交互场景是什么,但是你把这个可能性给扼杀了。

Uber和滴滴是有可能做成一个这样的大平台。技术本身不是最核心的,因为你本身已经不能做成一个操作系统,那你就失去了技术本身作为操作系统的商业价值。而Uber和滴滴有应用,有业务基础,装上系统,可以马上商业应用。

Q: 你认为滴滴和Uber需要自己造车吗?

A: 无人驾驶它应该不是一个操作系统,我的认知里面,因为它是一个几十万元人民币的东西,它是一个寡头的东西,导致操作系统没有人用,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既然没有了操作系统这回事,就看谁的业务基础大,Uber业务基础非常大,而且它是一个实时联运的大平台。

某种程度讲它只是供应链的环节,就跟你是快递公司能否决定你是一个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呢,不一定的。所以造不造车不重要。

Q:涂鸦是不是更类似于滴滴的模式?

A: 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为什么我认为可以从AI+IoT的平台延伸出一个IoT的OS呢?因为我们做的是1000元左右或者1000元以下的设备为主。这导致一个创业公司都能做出操作系统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像BAT级别的。我们去找一个两三百元设备的公司,他们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我们可能帮它做就做了,它要的是解决问题。

Q:为什么这个模式不适合大公司?

A: 大公司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做的设备是一个2000元左右的设备,它可能是适合大公司的。但是我们做的设备是一个200元、是1000元以内的设备,大公司来做就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槛,它要对接的厂商是成千上万个,甚至未来是几十万个,它的对接是非常重的。

Q: 对行业是否还有其他的观察或看法吗?

A: 涂鸦发展至今,接触并见证了很多合作伙伴公司从传统企业到智能化企业的转型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成功案例,也收获总结了很多的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经验。

我们认为当今企业中十分需要有人承担推进智能化业务战略转型的角色,这个人可以叫做“首席智能官”,他和CFO、CMO这些角色是一样的;其实在北美的部分科技企业已经开始设置这个职位了,随着智能化商业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的各中大型制造业也是同样需要这一角色的。通过赋予有中国特点及内涵,产生适应我国的产业特点的“首席智能官”,由他来带领整个企业在AI+IoT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并最终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在智能化相关业务上的转型升级。

我们也认为,首席智能官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智能升级,更多是在商业眼光及战略层面上的布局。尤其在一些垂直行业的关键节点上,企业如果有像“首席智能官”这样的角色提早带领公司布局市场,那么在国内智能领域这个新的竞争环境还未定局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布好先机,这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编辑:开发网_新乡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